主页 > 新闻 > 滕西奇 | 走近魏启后

滕西奇 | 走近魏启后

2020-08-31 12:15:53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23.jpg

走近魏启后

滕西奇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千变万化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人们运用已知的规律,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作为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增损是其重要的一条规律。增,就是增加优美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鲜因素;损,就是舍弃丑陋的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陈旧东西。中国书体中的篆、隶、楷、行、草,就是遵循增损规律产生和演进的。在书法发展的长河中,百代标程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莫不在增损规律的争奇斗艳中脱颖而出,卓然鼎立的。

       当代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也是驾驭增损规律的圣手。他入古出新,多元化、多方位、多渠道地探索书法艺术的自然美与形式美,进入了心手双畅的自由王国和率真畅达的化境。他的作品挥洒自如,内涵丰富,品位极高,达到了真情和艺术倾向的自然宣泄和流露,从而在中国书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魏先生习书涉猎广泛,而王羲之、米芾、汉简、章草是他的四大支柱。他成功地运用增损规律,以王羲之与米芾优化汉简与章草,以汉简与章草突破王羲之与米芾,吸纳了优长,补救了短板,经过蜕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成为齐鲁书坛上的领军人物。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41.png

魏启后先生


       以下就魏启后先生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在书法上如何增损的概况,试作浅识。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称为书圣。他的成功在于把散见于前代与同时代书法中的一些用笔和结字的优点,融会贯通于一种崭新的书体之中。他摈弃了前人书法中的隶意残痕,解脱了古来结体上单调的模式,称作新体。他的作品用笔藏露结合,正侧相倚,笔画富于变化,骨力内含。结字疏密斜正,一任自然,字形大小参差不一,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形成风流倜傥,典雅清秀的格调,确立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历史功绩。

       世界上的事物最难十全十美,对于王羲之的书风也有求全指责。唐代张怀瓘说:“逸少(王羲之)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韩愈有“羲之俗书趁姿媚”、金农有“会稽内史(王羲之)负俗姿”的责难。以上意见虽不无偏颇,但也不是全无道理,王书因受卫夫人熏染,确有“多姿媚习尚”。魏启后先生最尊崇王羲之,一生以“二王”为日课,全面而系统地吸收了王书中的精粹,同时也以汉简潇洒自如、率真朴拙和章草高古朴厚、灵活自然之风,荡涤了王书中的柔媚之气。“山东五老书画晋京展”时,启功先生对魏先生的书法大加赞赏:“写得好啊!童稚之中有一股生辣之气。”由此,我们说魏先生最善学王,是王羲之的好学生也不为过分。此外,“学王书不能写大字”,似乎是书界的一种共识。启功、沈尹默、吴如玉等当代学王羲之的书法大家概莫能外。对此,魏先生以汉简与章草的开放的用笔,伸张的笔画,开合的结体,放达的心态,悬肘书写的自由方式,写起大字来产生一种驱动力,纵情奋笔,字势外展,恢宏大度,将“学王书不能写大字”的局限加以破解。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45.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50.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52.jpg

魏启后临《丧乱帖》


       米芾是中国书坛上另一位大家,他从“集古字”走向大胆革新,打破陈旧而烦琐的圭臬,写出了“刷”字,开一代新风。他强调八面出锋,以正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丰富的笔法,特别是敢于侧锋取势,使笔下的字侧倒多姿,长短粗细变化万千。运笔迅速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挥洒,追求“刷”的气味和挥毫自如的格调,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势,成为蜚声艺苑的一代大师。

       魏启后先生在书法上痴迷米芾,对米字心摹手追,心领神会,是当代学米的佼佼者。他实践了米芾的笔法,在米芾八面出锋的基础上,运笔更加简化利落,出锋更加随心所欲,“刷”味更加强烈。如:写横画卧笔一拖,写撇画重笔一抹,对米芾的标志性的蟹瓜钩夸张变形,如此等等,笔意更加起伏跌宕,淋漓酣畅,是艺术上的再创作。同时,对米芾书法中被忽视的轻佻笔法,魏先生则以汉简与章草的古朴淳厚的书风加以矫正。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56.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458.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00.jpg

魏启后临《彦和帖》


       魏启后先生研习汉简起步很早,获益最丰,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汉简。

       汉简是汉代人的书法墨迹,它没有刀子在石头上的刻痕,也没有风化造成的剥蚀。笔法率真,笔画轻重长短任情挥洒,不拘一格。线条变化幅度大,结体大开大合。书风质朴粗放,稚拙多变,洒脱自如,从中可以体悟汉代人如何用笔使墨及书写时肆情奋笔,天机流荡的妙趣。但是,汉简作品多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低级书吏草率写成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简牍书法水平都是很高的。有许多作品书写不规范,有的横画、撇画、捺画舒展生硬,有的一字之内出现两个主笔,不懂得或者不讲究避让。如:《大阳简》中的“长”字,横画和捺画都写得长而重,主次不分。“丞”字中的长撇和长捺完全对称,缺乏生动自然之美。《居延汉简》中不少横画、竖画、捺画,由于受竹简本身的限制,写得极端夸张而失范。有些汉简作品只有史料价值,而无艺术价值,不是凡简皆好,不能不辨妍媸,以丑为美,再去制作丑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魏先生在学习汉简的过程中,既沉醉又清醒,他除了把汉简的优长收入囊中,还以王羲之与米芾的规范笔法,把汉简中粗陋的笔法加以雅化,摆脱了依样画葫芦式的低级模仿,化丑陋为精美。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06.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08.jpg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11.jpg

魏启后作品


       章草兴于汉代,它在古隶基础上融入使转笔法,保留古隶的波磔发展而成。章草书风高古淳厚,姿容丰盈端丽,情趣浓郁,超尘拔俗,是书法中的阳春白雪,是医治书法低俗格调的灵丹妙药。陈康在《书学概论》中说:“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这段话精确地指出了章草高尚品格及其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膜拜章草,研习章草,成为历代书家的追求和时尚。

       章草虽曰草书,但它在结字上,字字独立,一字之中笔画连绵,而字与字之间无牵丝相连。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局限。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15.png

魏启后临《五凤刻石》


       魏启后先生嗜好章草,他对松江本《急就章》情有独钟,对两汉及魏晋的重要章草作品无一不涉,收获丰硕。一是吸收章草中的篆隶笔意,增进了自己作品中的高古气息。二是以王羲之与米芾的今草手法,打破了章草的字与字不连带的规限,使自己的章草作品笔意纵横奔放,体势连绵,字里行间顾盼呼应,布白密结,浑然成一体,血脉贯通,气象宏阔,赋于章草新的生命,既是突破,也是创新。魏先生的章草做到了“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他的章草释放出来的豪迈雄风,具有国运强盛的时代精神,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其享有的崇高的声誉,历久而不衰。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518.png

魏启后临《急就篇》


       今年是魏启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回顾他与书法为伴走过的道路,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对于振兴书法,宏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滕西奇

2020年6月3日于济南大学东校区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