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格调 学养 精神——纪念周善甫先生诞辰110周年

格调 学养 精神——纪念周善甫先生诞辰110周年

2024-06-14 15:46:44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前提在于文化传承。著名学者周善甫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书法家,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他与李群杰、黃继龄、周岳年、尚文等先生一起参与发起创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即:今天的云南省书法协会。周善甫先生是一位功力深湛、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在书法学术方面造诣甚深,在中国现代哲学和当代儒学研究方面也有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在周善甫先生诞辰1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云南省书法家协会推出《格调 学养 精神》一文,缅怀这位书坛前辈植根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饶沃土,勤奋探索矢志创新的治学精神和创作实践,这对于我们后来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格调 学养 精神

——纪念周善甫先生诞辰110周年

云南省书法家协会


微信图片_20240614154729.jpg


       2024年是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周善甫先生诞辰110年。周善甫先生是创建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今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几位发起人之一。今天我们回顾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不仅是表达对先贤们的缅怀和敬意,更是着眼于如何从周善甫先生等文化前辈们矢志不移的奋斗历程和坚持不懈的创作探索中得到启迪,一方面深入传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另一方面是深入生活、以扎根人民为创作根本,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云南书法艺术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614154804.jpg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书法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国粹,也随着焕发出勃勃生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批批书法爱好者纷纷拿起毛笔临帖习书,书法艺术之花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980年5月5日至9日,第一届中国书法家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随后,全国多个省区市的书法家协会相继成立。消息传来,在祖国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的云南,几位道高望重的书法界老前辈开始行动起来,年近古稀的省政协常委、革命老前辈李群杰先后邀约了著名书法家周善甫和刚刚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的黄继龄、在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的军旅书法家尚文以及宣伯超、周岳年、莫耀宗、易问耕等一起,给有关方面反映,建议组建云南的书法组织。1982年底,经云南省文联党组研究,决定设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筹备组,由李群杰担任组长,因周善甫先生当时在滇南的个旧工作,没有过多参与筹备组的具体工作,但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的发起人之一,周善甫先生与李群杰、黄继龄、宣伯超、周岳年、尚文、王白纯、莫耀宗、易问耕等前辈为云南书法艺术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周善甫(1914–1998),名樊,后改名凡,以字行,晚号六松堂老人,纳西族。云南丽江县人,其祖周兰屏、其父周冠南都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举人,也是近代边地兴新学的先驱。他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便秉承家学开始临帖练字,从唐楷入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壮年时代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为生活奔波劳顿,他没有机会继续砚田挥毫。直至1986年退休前,善甫先生都很少有书法作品问世。今年所能见到的《行书白居易画竹歌直屏》《行书西湖游记》《行书杜甫登高诗帖》等不多的几件作品,是他年过半百时有数的墨迹。


微信图片_20240614154808.jpg


       善甫先生于古稀之年回到昆明定居,那时全社会兴起了“书法热潮”。善甫先生的务实精神和对弘扬书法艺术的责任心促使他积极投身其中。书学界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善甫先生对书法的思考与研究逐渐成为有意识的行为,此时他的书风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早年的书法在一定程度受到他的哥哥,纳西族著名画家周霖的影响,书风源自“二王”和唐寅《行书落花诗》等的笔意。而古稀之年的周善甫先生有意识地把“简草”作为他专注的一种创作型书体来进行系统性研究,从行笔到结字都与他过去的书风有了很大的变化。与他哥哥明显的区别在于,周霖先生的书法行笔变化不多,但由于文气十足,故显得蕴藉流畅;善甫先生的书法笔墨劲健奔放,由于有着深厚的素养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因而显得苍深老辣、清正超迈,尤其格局大气。在周善甫先生晚年研习草书的过程中,为规范草书的写法,借鉴于右任《标准草书》的体例,以“简求便,约求美”的原则,相继、整理规范了常用字三千余个,编成《简草谱》(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很受欢迎,后多次再版,为推广“简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我国书学界很多专家都认为,周善甫先生的《简草谱》推出为近代简化字推行后的书法学术界填补了一项空白。此时,周善甫先生的书法也日趋成熟,其艺术成就由云南书法界起开始为社会所公认。


微信图片_20240614154810.jpg


       完成了《简草谱》撰著后,善甫先生治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祖国优秀传统哲学的系统研究上来,尤其是在推进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进程方面,他是下了大功夫的。这一时期,年过七旬的周善甫先生在昆明翠湖北岸31号那间由他命名为“六松堂”的寓居书房里日日埋头著书立说,先后撰著了《春城赋》《骈拇词辩》《大道之行》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文学名章和哲学思想性论著,其中:《大道之行》被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老主任、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学家黄枬森教授评价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他赞誉善甫先生“是一位生活在祖国边疆却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贡献的纳西族文化人”。首都思想理论界也称赞周善甫先生是“艾思奇之后又一位具有原创思想的哲学家”,称他为“一代哲人”。梁漱溟、马曜、李霖灿、李埏、王天玺、张晓林等我国学界著名人士,对善甫先生的学术思想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时期对于善甫先生而言,书法仅作为著述疲劳时休息放松的消遣,正是因为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在写字,其书法不求工而自工,由纯熟返生涩,平淡天成。加上深湛的学术功力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其素养、其精神自然而然融入笔端,意在笔先,读他的书法作品,让人感受到行笔是那么的清正融和,感受不到一丝火暴气;谋篇布局更是浑然自成,寻觅不出刻意做作。其书境直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妙境界。周善甫先生此时的书法更具文士所独有的大气从容、苍朴清正的风格,被学术界推崇为“一代学人书法的代表”。

       在我们的印象中,周善甫先生则从不以书法家自居,他晚年总是谦虚地说自己算不上是书法家。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他曾说自己甚至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刻意临帖习字、去悬腕苦练,但周善甫先生在书法史上确确实实是一位功力深湛、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可以说很少能有时间坐下来从容挥毫,但也正是那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雨铸就了他超拔、自然的书风,他的书法中没有所谓“书法家”常有的俗气和习气,有的更多是大学问家所独具的那一股清刚之气、儒雅之气。善甫先生的一生并不以研究书法艺术为目的,但却也印证了中国书法所特有的“艺术性”与“非艺术性”共有的二重性本质。他研究书法所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甚至也非各体皆能,但善甫先生字外的功夫和修养极深,正因为“功夫在书外”,使其书法的格调和境界达到了当代多数书法家所未能企及的“恬淡冲融”的高妙境界,这种现象真让人沉思无限也感慨无限。


微信图片_20240614154814.jpg


       笔有情、墨有情,“倘然适意、清风与归”是周善甫先生的书法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书法已从艺术上升到哲学的境界,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周善甫先生的书法有一种卓然的精神,学人的气格,能坦然对世界,朗朗照乾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前提在于文化传承。“知所从来”,方有根基。纵观周善甫先生的治学和书法创作实践,对于我们后辈学书者是十分有益的。周善甫先生的书法艺术之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命题:书法是艺术?是学问?抑或二者都有?其比例如何?如果周善甫先生沉浸于书法研究的时间再多一点,是否会更像一个“书法家”些?书法成就又会如何?失耶?得耶?

       周老的书法是可以传世的,因为其内含的人文精神是不朽的。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