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传统是超越时空的一种精神——霍春阳访谈

传统是超越时空的一种精神——霍春阳访谈

2018-07-06 16:19:07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画界》:学习传统,是国画创作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但是,到底什么才是传统,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您如何阐释传统?

  霍舂阳:我对传统的认知是这样的:传统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应该归为形而上的范畴。传统,应该指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精神归宿,就是说,它属于道的系统。古人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意思就是说去观察、领悟和把握宇宙万物运行的主要规律和原理,然后在现实生活中来加以运用。这就是我们的规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传统。

  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属于精神世界,它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一个独立的、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它是一种超时空的精神,不仅超越了时间,而且也超越了空间。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而且也会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归宿。

  《画界》:超时空,这个词用得好。它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不像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传统是属于过去的东西。

  霍春阳:在一些人的理解里,好像传统就是过去的东西,现在的东西,明天就成为传统了。这种理解太肤浅、太表面化了。传统是文化的精神价值,它历久弥新,不会过时。

  有人把青铜器看成传统,把古玉看成传统。实际上,这些只是传统凝聚成的物件,它们内含着传统,承载着传统的精神价值。但是,不能说,它们本身就是传统。

  《画界》:不能简单地说,过去的东西,就都是传统。

  霍春阳:对啊。传统,就是传而统之。它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道不乖时!

  就书画而言,并不是说,临摹临摹、模仿模仿古人,就是传统了。黄山谷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这个观之入神,就是说,要看到作品形之外的一些东西,获得它的灵魂。

  《画界》:传统不是死的东西,不是皮毛,不是碎片。

  霍春阳:对。传统是有生命的,是生生不息的东西。

  《画界》:那么,您存创作中对传统的继承,也主要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神吧?

  霍春阳:对。古人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又说“超以象外,得其国中”。文字之外,画面之外,有无数说不出来的东西,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这是中华文化的高明之处。

  《画界》:我看您特别看重“悟”,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对种种的道的“悟”。是不是就可以说,在您的创作生涯中,这种“悟”的深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霍春阳:我觉得,一个人成功与否,悟性很重要。古人说,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道。”这里的“仰观”和“俯察”,都不是看表面,而是看本质,通过“悟”来看本质。如果没有悟性,是抓不住本质的。荆浩在《笔法记》里说,画画要“度物象而取其真”。而要得其真象,得其大象,艺术家必须有悟性,有洞察真理的智慧,实际上要经过格物致知的一个过程。

  平时,我们用肉眼看到的物象,都是一种表象,有时候甚至是假象。这些表象、假象之后的真理,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只有通过格物致知,透过表象、假象,来穷源究理,才能洞见到本质和规律。我们肉眼看到的一切物象,都会经历产生、衰竭、消亡的过程,而本质和规律是永恒的东西,是永不消亡的。

  《画界》:在您的花鸟画创作生涯中,有没有哪个阶段,您的“悟”有一个质的飞跃?

  霍春阳:我在学生时代就好读书、好思考。有两个人的话曾深深地影响到我,至今记忆犹新。列宁说,“没有独立思考,一个人是没有前途的。”梁漱溟先生认为,做学问的第一层境界,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主见。

  实际上,梁漱溟讲的形成自己的主见和列宁讲的独立思考是一致的,实际上就是一种“悟”的过程。只有通过“悟”这样一个充满想象、联想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孔子说,“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做人如此,做事业也是如此,一定要先研究事物的根本和规律,根据根本和规律来做人、做事,就容易事半功倍。

  《画界》:是不是可以说,您的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其实对您的创作是影响很大的?

  霍春阳:对。就学习传统而言,就要善于刨根问底。对于经典,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善于透过经典去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否则,你对传统的理解就会只是流于表面化。你看不到它的根本,不会获得它的真传。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